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政策 >

疫情大考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2020-03-11 11:59    点击:
疫情大考为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一次适时的“体检”,也按下“快进键”。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部署了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中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战疫”考试答卷。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的防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采取了及时有力的举措,令世人敬佩。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这场疫情对作为次抗疫主力军的公立医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考。这场抗击疫情斗争既展示了公立医院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不足。要把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医疗人才、科研力量、管理体制等建设,推进医院治理体系现代化。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可以从价值、制度、技术和人员四个维度加快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型。

首先,强化医院治理价值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医院治理明确方向和找准定位。

医院治理要以的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方能满足全周期的健康需要。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使群众从“不得病、少得病”转变为“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但是,公立医院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供给服务质量偏低、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平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滞后。总之,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触及更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的都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必须紧紧牵住公益性这个“牛鼻子”,走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步“先手棋”。要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其次,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医院治理制度体系,通过补制度、强制度和改制度。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医院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医院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医院稳。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公立医院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公立医院必须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 要健全医院决策、民主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培训、科研管理等制度,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服务人民健康、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加强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新兴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中的强大作用。

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行查询、新冠肺炎AI辅助诊疗体系……疫情发生以来,一个个大数据相关产品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比如,在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联合研发推出BioMind新冠肺炎CT影像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能实现新冠肺炎与其他肺炎的鉴别诊断,全程只需十几秒。天坛医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技术负责人吴振洲表示,这套系统是真正源于疫情一线的真实病例,再应用于疫情一线的AI系统。此外,大数据还能帮助优化医疗紧缺物资的生产组织与调度,大大提高应急物资配置调度效率。例如,工信部建设的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就是用于收集、统计、分析、监控、调度各类物资的产能、产量、库存以及运输等情况,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物资保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这些技术创新和快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和精准度。

但是,目前公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信息资源统筹和整合利用不足。医院内的各个应用建设相对独立、互不关联,形成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二是标准执行滞后,对已有标准的执行和应用滞后,术语代码类标准、安全类标准不健全需完善;三是人才现状与能力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四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目前,超过80%的医院信息化投入是依靠医院自有资金。

应该从5个方面推动医院信息化提升:标准从纸面走向落地,管理从粗发走向精细,服务从院内走向院外,临床从经验走向智能,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具体来说,一是完善医院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按照2018年4月印发的《全国医院信息化标准与规范(试行)》要求,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二是推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与系统整合。三是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要求。四是加强医药运营监管。44家委属委管医院已经与国家平台实现联通;围绕医疗质量管理和运营监控采集48张表单,积极推进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为加强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测,我们在推动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监测范围计划覆盖450家大型医院。五是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六是赋能临床科研平台探索医院专病大数据利用新模式。七是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落地。八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九是积极开展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

最后,加快领导干部在治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使其能够有忧患意识和工作本领去驾驭风险。

重大考验面前,更能考察识别干部。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医院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也有少数干部不佳甚至很差。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为此,要加强领导干部在风险治理和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培训,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临危不乱、应对自如和指挥有方。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医院治理的新需求。

医院治理有赖价值塑造、制度规范、技术保障和人员勠力,而这四个方面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突出表现,也为未来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此次疫情大考为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价值、制度、技术和人员方面加快医院治理转型,建立医院现代化管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