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政策 >

城投的报表可以有多“假”?

时间:2019-05-15 11:02    点击:

前段时间,有家城投企业因为起诉会计师事务所而短暂成为债市网红。

事情的起因是,其聘请的会计师没有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将会计师告上法庭,要求会计师退还之前收取的审计费。

更加奇葩的是,一审法院竟然支持原告企业,这事后来经过二审,最终上诉至省高院再审。判决结果更像是各打一板,具体细节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事情被自媒体大幅报道后,我跟踪了下这家城投企业存续债券的二级表现,发现似乎债市根本不care这家城投企业可能存在的会计造假。

城投企业的报表有多假,想必很多老司机日常工作中都接触过,但似乎在日常的投研过程中,除非极个别异常情况,没有几个人太把这个当回事。

一方面缘于,城投企业本身业务简单,损益表意义不大,现金流量表没法看,资产负债表过度装饰,要追究假不假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在于,对城投的信用资质,更加看重的是其背后的地方经济财政实力和债务情况,这部分跟城投自身的报表相关性有限。

扯淡过去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

X年前,有一次去东部某省参加某大型券商组织的多对多路演活动,“多对多”就是N家投资人和N家发行人。

券商同志发言之外,现场竟然请到一位事务所的会计师来做分享,分享的主旨是“论包装的艺术”,当然实际并不是这个题目。

会计师从土地作为无形资产注入入手,从评估增值、资产划转、关联往来讲到收入确认、政府补助、损益调整等一系列手法,并举例如何将一家资产规模只有50亿的企业包装成200亿的企业,相应的评级亦可以从AA提高至AA+。

当时底下一堆机构投资人脸都有点绿,这是明目张胆的叫大家“包装”,原来我们看到的城投报表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会后一堆发行人围着会计师提问问题,我们这些机构投资人脸色阴暗、悻悻而退。

第二个小故事:

X+1年前,有一次去东部某百强县城投调研。这家发债的城投下属有三个业务板块,既有市政代建,也有棚户区改造和公共交通运营(此处三个业务的编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当时调研的时候,发现这家城投的办公地点就在市政府大院,而且就跟财政局在同一栋楼。好不容易访谈了百忙之中的城投领导,当我们提出去下属的三个业务板块访谈时,领导有点面露难色并百般推脱。

经过多轮请求,城投领导终于说“给你们几个业务负责人的电话,如果人家答应访谈,你们自己过去吧”,当时听到这个回答,就感觉有蹊跷。

后来经过对几个板块的调研,终于知道当初为了融资,市里开会决定,将三个业务板块从股权上划给该城投管理,但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人事任命上,依旧由原先的对口单位各自管理,比如棚户区改造继续由市住建局管理,公共交通运营依旧由交通局管理。

城投公司只是合并报表,对三家业务板块根本插不上手。但是我们当时看到的,这家城投的募集说明书中黑纸白字写道,募集资金用于下属某个板块的建设。

然而下属板块的负责人说“募集的钱,我们一毛都没有见到”。当时年轻经事少,访谈路上惊出一身冷汗。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企业依旧发债频繁,背靠百强县的身份,评级还提到了AA+,融资利率基本都在基准以内,资产规模是越做越大,不知道是真的做大了,还是继续假合并。